體育地產三大發展模式
1、體育—商務型模式
該模式是在區域層面上實現體育與商業地產的結合,通過體育經濟力量驅動城市區域發展,如在體育中心為核心的綜合片區上發展賽事經濟,吸引商貿、會展和酒店等行業入駐,產業間相互合作,形成產業集聚,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像廣州天河體育場。
2、體育—休閑型模式
該模式是引進以運動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為主的體育項目和配套設施,并把體育休閑旅游作為新的開發題材整合到商業地產中,在休閑娛樂層面實現體育與商業地產的結合,進而提升商業地產區塊的核心競爭力。通常依靠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資源等優勢,使房地產與體育最大程度上實現融合。
體育主題社區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萬科地產、而今被佳兆業獲得11年運營權的深圳觀瀾體育公園。體育社區除居住生活區和運動場所之外,還具備養生服務、休閑商業和生態公園等配套功能。大型體育社區通常還包含為重大體育活動提供的公共體育場館和配套設施,可以承辦高水平賽事,成為當地體育展示的重要窗口。
3、中央體育區(CSD)模式
中央體育區(CentralSport District,簡稱CSD)模式,主要由體育、商業和住宅三大職能設施組成,進而形成體育商貿居住中心。CSD往往聚集了規模宏大的居住群,覆蓋了體育產業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還有與其匹配的商貿中心的精英部落。CSD是典型的以體育為主題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房地產“去庫存”的高壓在體育產業的春風吹得正旺之時,能夠和體育各取所需,融合發展,整合各自資源,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彼此共生和發展,不論對正在讓人焦頭爛額的房地產還是處于蒸蒸日上的體育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完美結合的契機。
但是,而今土地成本持續上漲,行業競爭加劇,利潤越趨微薄,房企紛紛加碼體育產業,不僅出于對體育產業前景的看好,也是看中了體育產業給房企帶來的品牌效應和政商關系強化,更為重要的是“地產+體育”模式可以實現兩個產業的相互帶動,此外,圍繞體育產業還可以延伸出多種業務,未來想象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