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新時代,群眾體育的內涵不斷拓展,我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以下簡稱健身設施)的需求和供給都在發生重大變化。需求側方面: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和體育觀念轉變,“體育即生活”“生活即體育”已成為全社會共識,體育的公共服務功能逐漸由“非必需”向“必需”轉變,體育健身需求成為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二是群眾對體育功能的認識由“觀賞比賽”向“參與運動”的需求轉變,體育運動更廣泛地融入社會生活,成為提高文化品質和幸福指數的重要組成;三是群眾對健身設施的要求由“低標準”向“高標準”轉變,開始追求多樣化、品質化的設施及環境,更好地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供給側方面:一是健身設施從“政府主導建設”向“多方參與建設”轉變;二是從“注重大型設施建設”向“鼓勵中小型設施建設”轉變;三是從“單一類型設施建設”向“多樣化設施建設”轉變。這些轉變,既是人民群眾的呼聲,也是時代的新要求。
近日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是上述轉變的切實體現,既非常接地氣,又極具新意,作為一個基層的健身設施規劃建設實踐者,筆者認為《意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非體育用地的利用。《意見》將利用非體育用地建設健身設施作為“完善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并明確提出,各地區要制定并向社會公布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筑目錄或指引。這是對健身設施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頂層設計提出利用非體育用地將給設施建設帶來無限廣闊的空間。
二是設施類型的多元。《意見》提出優先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等健身設施,支持建設符合環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氣膜結構健身館、裝配式健身館。這是符合群眾需求、契合時代要求的重要體現,也是對既往“場館思維”的糾偏。
三是存量用地潛力的挖掘。《意見》將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作為單獨的一部分著墨頗多,正切中補齊健身設施短板的要害。隨著我國發展進入存量時代,如何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將是未來的核心命題,因此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銀邊”,是解決存量建設地區健身設施短缺難題的有效途徑。
四是建設方式的多樣。《意見》改變傳統的“工程思維”,創新提出臨時使用、復合利用、兼容建設等多種建設方式,以及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土地供應方式,一方面推動破解健身設施建設的諸多模糊難題,另一方面有利于解決健身設施公益性與經濟性之間的矛盾。
五是審批審核程序的簡化規范。《意見》要求各地區在組織編制涉及健身設施建設的相關規劃時,要就有關健身設施建設的內容征求同級體育主管部門意見;對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設施,要嚴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要加大健身設施建設審批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協調本地區相關職能部門,簡化、優化審批程序,提高健身設施項目審批效率。這三條政策非常實在,前兩條將推動解決健身設施規劃建設中長期存在的體育主管部門難以參與、健身設施被占用挪用等難題,后一條則是基于多數健身設施本身具備的設計非標、建設非標、流程非標的屬性,為其審批程序尋找規范合理的通道。
總之,此次《意見》的出臺,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真切體現,將是我國健身設施建設歷程中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期待各地區、各部門在細化落實中有更多的創新、更實的舉措,讓健身設施更“好建”、更“好用”,推動新時代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目標的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實現。(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閆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