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16條舉措旨在充分發揮體育在擴大內需、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的重要作用。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與體育相關的企業1100萬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冊企業211.5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81.3%。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16條舉措旨在充分發揮體育在擴大內需、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的重要作用。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與體育相關的企業1100萬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冊企業211.5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81.3%。
鄉村體育IP,“流量”變“留量”
去年7月至今,貴州“村BA”強勢“出圈”,火遍全網。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體育總局決定,組織開展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變身國家級賽事。
7月1日,2023年重慶市和美鄉村籃球大賽在北碚區靜觀鎮王樸村打響,拉開了該市首屆首場“村BA”序幕。經基層賽激烈比拼,8月13日,8支隊伍參加了在萬盛舉行的決賽,2支球隊獲得參加西南大區賽資格,賽區獲勝球隊將進入全國總決賽。
保持“村味”,是重慶“村BA”最大的特色,也是讓人最直觀的感受。這里沒有專業球員、沒有獎金,只有茶葉、桃、梨、方竹筍等富有農業特色的獎品。
記者現場看到,除了精彩的開幕式,還發布了首批“萬盛地標菜”“萬盛名廚”“萬盛老字號”評選結果,并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頒證和授牌。同時,活動現場還發布推介了8個參賽區縣鄉村旅游路線。
事實上,鄉村體育絕不只是停留在“出圈”,它還實實在在地帶動了鄉村的發展。“貴州村超”話題僅抖音平臺閱讀量就超80億次,而一場火爆全網的鄉村足球賽,助力鄉村振興的效果也很明顯。今年5月,貴州榕江縣接待游客107.37萬人次,同比增長39.7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41億元,同比增長52.08%。
據了解,“村超”還帶火了榕江的傳統文化,侗族大歌、苗族服飾、藍染、刺繡、銀飾等傳統文化在“村超”現場大放異彩,賽場外蠟染、苗族刺繡訂單不斷,當地特色文化、文創產品隨著游客腳步“傳”出貴州。
榕江縣文旅委相關負責人稱,由于“村超”的舉辦,榕江的接待能力提升了一個等級,當地通過聯動周邊景區,把“村超”帶來的流量變成游客的“留量”,使“體育IP”變成產業的推動力。
“熱潮之下更需要‘冷’思考,讓鄉村體育的“出圈”,最終結出鄉村振興的碩果。”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劉貴忠說,“村BA”已成為引領鄉村文明風尚、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將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體育+”文體商旅融合新模式
8月12日,首屆大田灣游泳嘉年華暨“川渝杯”水上飛盤邀請賽在重慶大田灣游泳館舉行,活動以“全民健身 繪就幸福生活”為主題,參與的市民不僅能在泳池內戲水玩耍、痛快暢游,還能聽音樂會、逛夜市、拍抖音……體驗時尚潮酷體育的新玩法,感受大田灣“人文”和“時尚”元素的碰撞。
“飛盤簡單易學,玩起來心情舒暢。”家住重慶兩江新區的市民凌桐說,在教練指導下,半小時就學會了接盤、拋盤。通過飛盤運動,她還結識了不少好友。
運動點燃了激情,也帶來了新消費新業態。活動邀請了近100家商戶現場擺展,利用大田灣廣場的公共空間,融入了潮流元素,創新了消費場景,將體育與產業、時尚、文化等元素相結合,打造出更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和集市。
在活動現場的抽獎環節,一位市民幸運地獲得了大田灣游泳館會員充卡活動的免單福利。他興奮地說道:“這次的優惠力度實在是太大了,感謝大田灣讓我免費游泳健身。”
“以體為媒,‘活’了消費,更‘育’了產業。”大田灣全民健身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隨著游泳館的全新升級開放,大田灣的健身項目更加豐富,不僅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更豐富了大田灣“全民健身策源地”的內涵。
“黑山谷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萬盛石林杯”全國定向錦標賽、青山湖國際跑步節、涼風村國際釣魚比賽……近年來,重慶萬盛經開區組織和承辦了140多場國家級、市級體育賽會活動,品牌賽事影響力不斷提升。
萬盛經開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更好地激發體育消費潛力,全區大力推動“體育+”產業融合,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山、水、林、泉等生態資源和人文歷史,推出滑翔傘、蹦極、摩托艇、輪滑等10余項新興體育項目,令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達到3.3%,成為萬盛新的經濟增長點。
“體育消費已成為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亮點。”重慶體育局副局長楊貴山說,重慶重點在兩江四岸核心區發展“體育夜經濟”,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推動“體育夜經濟”的資源合理配置和體育產業的有效集聚,打造“體育夜經濟”產業“金三角”。
助推體育消費步入發展快車道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體育消費步入發展快車道。當前,我國體育消費規模約1.5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2.8萬億元,規模接近翻一番。
各地區各部門多措并舉增強體育消費能力,創新體育消費場景,推動大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以舉辦大運會的成都為例,統計顯示,去年成都體育消費規模達到582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2700元。普華永道日前發布報告預測,未來3~5年,中國體育市場將保持至少5.2%的年增長率。
“體育產業成長空間巨大,未來預計將有更多利好政策出臺。在政策措施的帶動下,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潛力將加快釋放,體育產業規模有望邁上新臺階。”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如是說。
今年以來,多地不約而同地選擇通過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激發消費新動力,熱度極高的馬拉松賽事則成為許多地方的首選。《2023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備案的路跑賽事達133場,其中全馬賽事61場。
記者發現,除門票收入外,賽事還帶動了住宿、餐飲、旅游等方面的消費。3月舉辦的重慶馬拉松賽吸引了來自全球347個城市的3萬名選手參賽,其中外省市跑友占比高達81%;4月舉行的廈門馬拉松賽直接拉動消費2.78億元,綜合經濟影響超7億元……
“盡管體育消費已走入尋常百姓家,但就目前而言,還存在公共體育消費基礎薄弱、體育消費結構不合理、優質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欠充分、體育新消費場景不豐富、體育消費虛假營銷泛濫、體育消費經營管理人才匱乏、體育消費行業規則較少等問題。”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認為,促進體育消費升級,須從加強國家政策引導、完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則、增加優質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商文旅體融合、培育消費品牌、營造消費新業態等方面增強發力。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