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節假期,中國城鄉迎來了久違的煙火氣,旅游餐飲等消費火爆,城市街道上人頭攢動,消費市場繁榮重現。在這裊裊升騰的煙火氣中,體育消費成為其中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兔年春節假期,中國城鄉迎來了久違的煙火氣,旅游餐飲等消費火爆,城市街道上人頭攢動,消費市場繁榮重現。在這裊裊升騰的煙火氣中,體育消費成為其中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在“雙奧之城”北京,首鋼園區以“冰雪匯”“秀冰場”等冰雪活動在假期吸引了超17.6萬人次入園,總銷售額超800萬元。在南京,50余處體育消費新場景吸引30萬人次打卡,拉動消費超2億元。在云南,露營、飛盤等運動帶動當地經濟,成為景點之外的新風景。各地體育館熱度在假日達到頂峰,線下體育消費火爆的同時,線上體育消費也呈現出紅火景象,體育裝備、家庭體育器械、手環等數智化體育產品熱銷。春節假期體育消費的亮眼表現在意料之中,也為體育產業長期發展帶來啟示。未來,應當通過優化體育供給的方式,壯大我國體育產業規模,進一步激活消費,拉動內需。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20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體育產業總規模27372億元。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出目標,到2025年,帶動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對比歐美國家體育產業,我國體育產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占當年GDP的0.6%,2020年比重上升到1.06%,進步顯著,但相較全球平均2%的比重還有差距,距離歐美國家3%的比重差距更大。政策的有力支撐,疊加龐大的潛在發展空間,為我國體育產業營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發展壯大體育產業,關鍵在于優化供給。在體育用品領域,我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運動服裝品牌,未來要注重運動服裝品牌和國潮融合、和時尚融合,以設計能力打響“中國制造”的口碑和品牌。另外,體育用品品類方面應不斷擴容,VR、手環等智能電子設備與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帶來全新的消費需求,這些設備連接線上平臺,也能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運動規劃。
在體育服務的線下領域,應多措并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首先就是要進一步增加體育場館基礎設施的供給,拓展戶外運動空間。這里既包括一般的體育場館,比如足球、籃球場地,也包括一些特色運動場館,比如冰雪項目的滑雪場和溜冰場,增加居民戶外體育運動的可選性。再者,“體育+旅游”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諸如春節假期火爆的冰雪項目,夏季火爆的水上項目,還有近幾年興起的露營等,應加強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投入,充分滿足新興體育消費需求。
在體育服務的線上領域,主要的供給發展方向則是“體育+內容”。圍繞“吃穿用練”展開,傳播科學合理的運動理念,以體育運動為紐帶展開社交。未來,配合數智化運動健康監測設備,將體育和健康監測相結合,打造運動健康集成生態,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運動體驗的同時,也為體育服務企業開辟多樣化的發展路徑。
綜合看,隨著疫情結束,體育運動需求將再次爆發,體育消費的火爆不會局限在假期,而是會回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體育產業是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跨越式發展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